-严禁传输涉密和工作秘密信息- 中文 | EN

新冠疫情防控专题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疫情防控常态化 多种防疫二维码仍并存 一码通行何时才能实现?

  

       “太乱了,同样是防疫,为啥每个地方要扫的二维码还不一样?”市民葛先生的手机上装了一大堆疫情防控小程序,公司上班、体育馆打球、超市购物甚至是家门口就餐,进门必扫的二维码都不一样。


  同一座城市里,为何不能一码通行?记者调查发现,在疫情暴发初期,本市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各自开发了不少防疫小程序,要求市民进门扫码,即便在“北京健康宝”普及后,这些五花八门的二维码也一直没有退出。


  乱象


  防疫二维码太多市民犯晕


  葛先生家住顺义、工作在朝阳,虽然距离不远,但两地要扫的二维码完全不同:公司要求所有员工上班出示“北京健康宝”绿码;家附近的餐馆、超市不要求“北京健康宝”、要求扫另一个名为“人密护航”的二维码。


  等他到了平时打球的体育馆,又变了:除了登记信息外,还得扫其他小程序的二维码,查询过去14天有没有出北京。要是到公司楼下的银行办业务,除了亮出“北京健康宝”的绿码外,还得扫一个银行自己的二维码。葛先生格外困惑:“疫情防控都常态化了,有必要扫这么多码吗?”


  其实,早在4月20日,本市五部门发布《关于做好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通告》已经提出,要推进“北京健康宝”一码通行。当北京疫情响应降至二级时,相关部门负责人也曾表示,复工复产防控工作将用好“北京健康宝”,继续扩大使用场景,获得绿码后,便可进入商务楼宇、商超、餐馆、工厂、工地、公园景区等,实现一码通行。


  但记者走访发现,一些写字楼、银行还在要求市民同时扫“北京健康宝”之外的防疫二维码。


  原因


  不同区域不同部门要求不一


  同样是山姆会员商店,石景山和亦庄门店不要求扫码,而顺义门店则须扫“人密护航”。


  “这只是为了收集信息,没法证明自己的健康状态。”经常扫“人密护航”二维码的葛先生说,这个小程序只是采集信息,并不能像“健康宝”一样区分绿码、红码和黄码,即使有本该居家观察或隔离的访客,也很难识别出来。


  “采集的信息都不掌握在我们手中,这是有关部门要求的。”大面积推行“人密护航”小程序的祥云小镇客服如此解释。


  “人密护航”是顺义区应急管理局在疫情期间上线的。顺义区官网介绍,这是为了加强对进入人员密集场所的监测,访客登记相关信息后,可实现人员信息追溯,主要在商业、金融、公园、住宿等场所推广使用。


  不仅不同区域扫码要求不一,各个行业主管部门也对复工复产有各自的规定。金融街地区一家二手房中介门店里,贴着一张西城区房管局下发的通知。通知要求客户在办理相关业务前,中介机构要第一时间查验客户的“京心相助”“健康宝”小程序以及个人移动轨迹,居然一共列出来了三类8个二维码。


  “只有两个码都扫了,再填报完个人信息,才能进门办业务。”建国门地区一家工商银行支行保安人员守在门口对前来办事的市民说。


  根据工行规定,客户进入银行网点前,除了出示“北京健康宝”,还要扫工行自己开发的二维码登记手机号和身份证号。“万一网点出现新冠患者,可以及时追溯到密切接触者。”工行工作人员表示。


  出招


  “健康宝”可增加多种功能


  表面看都是二维码,但背后的功能不尽相同。


  “北京健康宝”主要用来标注健康状态;“人密护航”是为了对密集场所人员进行监测;三大运营商的二维码则是查询过去14天的行动轨迹;还有一些企业和社区开发的小程序,则主要是采集手机、身份证等人员信息。


  “谁能识别无症状感染者?‘健康宝’只能证明暂时健康,并不具有信息采集功能,万一最后有人确诊,如何追溯到密切接触者?”一家大型写字楼物业管理人员表示,现在他们还是要求进出人员除出示“健康宝”外,同时严格扫码登记信息。


  “从技术角度上看,数据打通并不难,尤其是在同一个城市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专家何延哲建议,可以在“北京健康宝”上增加部分功能,替代其他扫码小程序,从而真正实现一码通行。


  记者也了解到,“北京健康宝”属于“小前台、大后台”架构,可以快速增加信息登记等其他扫码小程序具备的功能,解决纸质登记泛滥的问题。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