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岭南,万里晴空。东平两岸,绿意葱茏。
走进位于三龙湾的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下称“潭洲会展中心”),备受全国陶瓷行业瞩目的潭洲陶瓷展正在举行。
在人头攒动又秩序井然的展览现场,看着企业家们的笑脸,不仅能够感受到会展经济的暖意,仿佛还能听到这座制造业大市产业脉搏跳动的声音。
“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建材展停摆,此次展会可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陶瓷展会。对标世界级的展会,我们要尽快补短板,这是佛山今后努力的方向!”在6月20日的潭洲陶瓷展开幕式上,佛山市副市长乔羽的一番话,道出了佛山的雄心。
佛山,全国瞩目的万亿级城市、新一线城市。三龙湾,广佛同城的核心板块,佛山的创新极核。
潭洲会展中心又是什么?在即将迈入投用第四年的节点上,这个地处佛山三龙湾的全市会展场馆龙头,定义正在被重估。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潭洲会展中心,不仅将是‘万亿佛山’会展经济腾飞之路的新起点,也将是佛山制造业乃至整个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开放型经济的关键一环。”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三龙湾)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云说。
◎为何潭洲值得被重视? 从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句话说起
沧海横流显本色,大事难事看担当。今天,越来越多目光,正在向潭洲会展中心聚拢。这既是佛山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特殊时期下的准确抉择。
时间回到2020年6月17日,在佛山市第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佛山市市长朱伟作政府工作报告,3次提到“会展”。其中关键的一句话是:“发挥广东(潭洲)国际会展中心等平台作用,推动会展业成为佛山现代服务业的先导性产业。”
佛山市强调,要让会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先导性产业”。潭洲会展中心成为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唯一被“点名”的会展场馆。这是佛山做好“双统筹”、夺取“双胜利”背景下的政府工作报告,蕴含的意义可想而知。
何谓“先导性产业”?这是一个重要定位。更形象的比喻是火车头。一个行业常识是,会展经济对相关产业的联动系数约为1∶9。在当下,一场会展的作用远远不仅是1∶9这么简单。
以此次潭洲陶瓷展为例,展会面积共12万平方米,不仅是中国陶瓷行业发展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展会,也是2020年全球陶瓷行业第一展。
在这个经济亟待回暖的节点上,这场大展将对市场信心产生极大的提振作用,同时对服务业、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产生积极带动作用,并且直接刺激市场需求,甚至带动投资和就业。
越是在当前这样的特殊背景下,佛山就越需要这样的先导性产业。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也更能清楚看到会展经济以及潭洲会展中心的独特性、重要性。
纵观全国各地,发展会展经济都离不开对优质场馆的支撑。佛山各类场馆不少,但为什么报告中没有提到其他场馆,而仅仅提到潭洲会展中心?
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是,自2016年9月起投用的潭洲会展中心,是佛山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全市会展龙头。
对于潭洲会展中心,佛山近年来的重视态度是一贯的。在更早前的2019年8月,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在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上已经明确指出,佛山将“整合全市会展资源,加速形成以广东(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各类专业展馆错位协作的发展格局”。
如何理解市委全会报告中的“龙头”?这并不难回答。张云说,佛山市对潭洲会展中心的定位,不是服务于佛山某一个片区的场馆,而是佛山五区、32个镇街共同拥有的会展平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市会展中心”。
无论龙头还是中心,都必须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不仅潭洲会展中心必须担起这样的责任,佛山各片区也理应共同汇聚起支持龙头的力量和氛围。这就是佛山会展经济的大局。
实际上,从市委全会报告到市政府工作报告,佛山市委、市政府一直在郑重提醒两件事:一方面,佛山已经下决心,把会展经济做强做大、把会展经济的带动效应发挥到最大;另一方面,无论是市级部门、还是各区党政部门,只要在佛山谋划打造大型会展、推动产业发展,潭洲会展中心都应该是率先考虑的对象。
回眸改革开放以来的佛山发展史,还从来没有一个场馆能够得到这样的重视。这不仅是一种重视,更是一种信任和嘱托。
◎争分夺秒这四年 一个“超级场馆”的诞生
佛山对潭洲会展中心的重视和信任,建立在这个超级场馆的硬件与软件基础上,建立在其四年来飞速成长的历程上,建立在对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信心上。
首先是全国领先的工业场馆硬件水平。“潭洲会展中心的无柱室内展馆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地面承重每平方米10吨;单个最大荷载两吨的吊点近1200个。”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姜淮说,这样的展馆硬件水平,目前还是全国唯一。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制造业实力雄厚、但会展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佛山,早就呼唤一个这样为工业展览而生的展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一纸蓝图到拔地而起,潭洲会展中心仅经历了9个月时间,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速度。
姜淮说,除了硬件,潭洲会展中心的优势更在于,背靠三龙湾这个“航母级”平台。三龙湾是佛山举全市之力建设、参与广佛同城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平台,在这里一系列大工程让潭洲会展中心受益不尽。
以交通为例,得益于广佛同城化建设等风口,地处三龙湾核心位置的潭洲会展中心,拥有两机场、两高铁站、两轨道交通站、三高速的交通网络。未来2年内,场馆所在片区还将新增广佛环线等3条轨道交通线,成为广佛轨道交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实现与粤港澳大湾区众多城市的无缝连接。
而三龙湾背后,则是广佛这两座万亿级城市、以及总产值数以万亿计的工业集群。这是足以令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会展场馆羡慕不已的条件。
屹立在世界级城市群的中央,潭洲会展中心如鱼得水。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三龙湾)管委会会展局局长黎浩锋介绍,从一期项目横空出世、迅速投用到2019年底的短短几年间,“初出茅庐”的潭洲会展中心共已经举办展会及活动近130场,出租总面积近1500万平方米,接待观众近300万人次。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在这个从零起步的展馆里,一场场带有强烈佛山特色、制造业特色的展会聚拢了人气、打响了名气。
从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到中国(广东)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全国发明展……潭洲会展中心背后的管理者、运营团队逐渐形成了一支“会展铁军”,他们顶着重重压力,把潭洲会展中心硬件和背景上的优势,不断转化为品牌影响力,朝着一个真正的“超级场馆”走去。
透过这些面向全省、全国的高质量展会,散落在佛山本地各镇街的众多商业展厅、展示载体负责人们,正在逐渐认识到一个事实:潭洲会展中心不是来“切蛋糕”,而是来“做大蛋糕”的。
随着佛山市对潭洲会展中心各种配套建设的完善,以及潭洲会展中心本身的不断成熟,整个佛山会展经济都在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受益者,将远远不是潭洲会展中心本身,而是整个会展商贸行业、以及与会展业联系紧密的家具、陶瓷、家电等各类外贸属性浓厚的行业。
◎挑战与使命 全新城市能级下的新变化
作为佛山会展经济新机制、新模式的探索者,潭洲会展中心脚下的路,从来都不是一片坦途。几乎每一次前行,都是无人区;每一份成绩,都伴随着更多的汗水和付出。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进入2020年,潭洲会展中心迎来了新的变化,也必须迎接更大的挑战与使命。
最根本的变化来自佛山。2019年,佛山成为万亿级城市,跻身全新的城市赛道。在国内,其他万亿级多数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从杭州、南京、重庆、长沙,到天津、成都、武汉、郑州,会展产业普遍起步更早、规模更大,对经济全局的带动更强。
在这些城市里,会展龙头场馆就像一扇对外开放的客厅,撮合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料。围绕这类场馆,各种硬件配套不断齐聚,真正意义实现“建一个馆兴一座城”的会展效应。
反观佛山,潭洲会展中心对经济发展的价值尚未完全体现,也还远远未能产生以产兴城的效应。这是整个佛山会展经济的阶段性短板。翻越这些短板,带动全市会展经济向其他万亿级城市看齐,是潭洲会展中心的新担当、新使命。
办法总比困难多。要完成这个使命,潭洲会展中心最根本的路径,仍然在于对制造业的服务、支撑。
制造业是佛山的根与魂。今年初召开的中共佛山市委第十二届九次全会强调,“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佛山制造业“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的发展路径中,会展经济能够起到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佛山制造的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广佛同城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形势的深化,也对潭洲会展中心提出了新要求。今年初,“深入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被明确写入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三龙湾所处的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正是两市推动同城化建设最重要的阵地。
要抢抓广佛全域同城化的历史性机遇,更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三龙湾必须以更高视野、更大力度、更快速度推动潭洲会展中心的发展。
今年6月,在三龙湾管委会挂牌一周年的活动上,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三龙湾)管委会主任刘怡回顾了三龙湾一年来的丰硕工作成果,并展望未来蓝图。在这次重要的演讲中,她把相当多的“分量”给了潭洲会展中心。
面对全市众多部门的负责人、企业家、媒体,刘怡介绍,三龙湾将通过制定扶持政策和提升周边配套,软硬两手结合来不断提高潭洲国际会展中心的竞争力,力争把潭洲国际会展中心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工业会展中心。
面向未来,三龙湾将赋予潭洲会展中心的,远远不止是目标,还有真金白银的支撑。
仅以商旅配套为例,未来三年,潭洲会展中心将坐拥双TOD——地铁3号线潭洲会展站TOD、广佛环线北滘站TOD,“家门口”还将建成会展交流中心、会展北商业综合体,总投资超百亿元这4个项目,集聚了五星级酒店、交流中心、大型宴会厅、地标写字楼、商业综合体、公寓、世界美食、风情街区等会展综合配套。
(来源:南方新闻网)